二战苏日远东虎头山最后决战
日本关东军主力的不断南调,关东军执行对苏"攻势作战"的预想已经成为泡影。1944年 9月18日,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大陆1300号命令"即"对苏全面持久作战计划",该计划把攻势作战改为持久作战。 1945年5月30日,日本大本营再次下达关东军作战命令,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划为同苏军进行持久战的作战区,这表明日本关东军将在战时放弃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日本关东军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对其所属部队进行大规模地调整和部署, 1945年3月,日本关东军将驻扎虎头的日军第4国境守备队主力调入日军第 122师团,移防宁安,剩余守备队继续留驻虎头要塞。1945年7月 10日,日军在虎头要塞驻有一个守备大队,队长是西胁武大佐,下辖4个步兵中队、2个炮兵中队、 1个速射炮中队、1个工兵队和1个列车炮中队。兵力部署为:步兵第 1中队驻防虎东山,步兵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步兵第3中队驻猛虎山,步兵第4中队和工兵队驻虎北山,步兵第 2中队驻虎西山和虎啸山。
第三章 远东最后一战
1945年8月9日 深夜零点左右,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第57边防总团首先向日军发起进攻,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随后,伊曼方向的波隆卡、萨里斯基两地苏军炮兵部队,开始向虎头要塞阵地发起了 15分钟的炮击,苏空军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阵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轰炸,并强占了日军炮兵中队。苏军 35集团军在炮兵部队与空军的掩护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分三路强渡乌苏里江,一路为苏军35集团军步兵 66师和363师在距虎林县城东南60公里的倒木沟、东林子一带横渡乌苏里江支流松阿察河;一路在距虎头北面约 30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带横渡乌苏里江;一路直插虎头西南的黄泥河、月牙一带,切断了虎头通往虎林的交通线。苏军 35集团军的步兵66师和363师渡过松阿察河后,进入沼泽地,无法继续前进。 35集团军指挥部立即给步兵66师调来三个工程兵营和三个步兵营,给步兵363师调来一个工程兵营和两个步兵营,开辟道路,使这支军队顺利地通过沼泽地带。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日军仓促应战,在虎啸山阵地紧急部署了 1门速射炮、1挺重机枪、一门迫击炮,其它阵地装备4挺轻机枪、 4枚掷弹筒、170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