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露出大国本色?在美国关税的紧逼下,莫迪为中方献上一份大礼
自从特朗普打出“对等关税”牌,已经让数十个国家乱了阵脚,希望与美国开展对话,但是,同样在这份加征关税名单上的印度却十分冷静。近日,美媒曝出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被,将在本月底之前访问印度,这一消息立刻引发外界关注。
要知道,其他国家都是主动想要和美国对话,特朗普还爱搭不理,而对于印度,美国这次竟然主动抛出了橄榄枝。
网开一面对印度
自从特朗普将他的“对等关税”清单公之于众以来,已经有超过四十多个国家做出了希望和美国对话的表态,日本首相石破茂希望近期可以受到邀请访问美国,越南一号人物苏林也宣称,希望与美国的进口关税降到0%。
但是,同样在这份加征关税名单上的印度却十分冷静,莫迪甚至没有就此事公开表态,究其原因,那就是这次特朗普只对印度征收了26%的关税。
这次,东南亚地区无疑是美国“对等关税”的大棒砸的最狠的地方,向越南征收46%,向柬埔寨征收49%,向孟加拉国征收37%,向泰国征收36%,向印度尼西亚征收32%,向老挝征收48%···在动辄40%以上“对等关税”加征清单里,印度显然是被“网开一面”,格外优待了。
甚至从万斯与沃尔兹即将访问印度来看,印度不仅是被美国照顾的一个,而且是被重点照顾的那个。特朗普政府为何对印度如此青睐呢?
首先,不排除受印度总理莫迪与特朗普关系不错,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莫迪就和特朗普私交甚笃,莫迪还曾经受邀前往特朗普的庄园内做客。
当时的特朗普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悍然对华挑起了贸易战,印度政府便“自告奋勇”,想要“替中国”接收苹果、富士康以及台积电等企业落地,承接制造业大国这个身份,此后几年时间里,美国不断向印度抛出橄榄枝,甚至在七国集团会议上还邀请印度出席。
即使拜登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和印度的关系都始终暧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想要在亚洲地区扶持一个真正能够和中国抗衡的小弟,印度显然是最佳选择。
在此情况下,美国必然不想丢掉这个已经培养了几年的“潜在盟友”,稳住印度或许正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即将访问印度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沃尔兹与万斯同行,不排除想要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眼药的嫌疑。
因为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180度大转变。
中印关系缓和
近期,印度总理莫迪先是果断取消了对中国商品的诸多限制措施,紧接着主动恢复了与中国的直航航线,还放宽了对中国投资的相关政策。不仅如此,莫迪还派遣代表团前往北京,就边境问题展开谈判。
这波操作让美国都傻眼了——说好的“印太战略”盟友,怎么突然和中国握手言和了?
究其原因还是美国关税大棒受到了反噬。
在美国的高额关税重压之下,此前莫迪雄心勃勃砸下2300亿美元推进的“印度制造”计划也彻底泡汤,经济遭受重创,印度商界更是直言不讳:“唯有与中国做生意,印度经济才有活路!”
半个月前,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美国的一档电视节目采访时提到了中印关系,他认为印度与中国不仅是古老的文明,还有着近千年的交往历史,而且历史上两国的GDp一度曾占据了全球的50%。同时在文化联系上更是源远流长,而且在过去数百年里,中印之间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冲突,两国的关系对于两个国家乃至整个亚洲,以及世界来说,都至关重要。
尤其在印度与中国的边境纠纷问题上,莫迪还给了新表态,说印度与中国作为邻国,有着绵长的边界线,因此发生纠纷在所难免,就像两个家庭之间,也不见得事事完美。
如今回看24年金砖峰会那段时间,其实中印就已经开始积极互动,给关系缓和、合作推进打基础了,目前来说边境局势已经恢复稳定,两国正在致力将关系回到2020年以前的状态。
实际上,莫迪之所以对于中印边境问题的态度有所改观,还是因为真的吃到了苦头,意识到若继续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后果很有可能十分严重。要知道,在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以后,印度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诸如包括限制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限制中国背景的手机软件、限制中国人员赴印度签证。
一套对华限制措施下来,确实是对在印度从事投资与经营的中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只不过最后还是印度自己咽下了这“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苦果。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印度吸引的直接投资仅有10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整整62%。
同样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搞南南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向的友好地区和潜在市场里,拥有庞大人口和一定经济体量的印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虽说印度市场被戏称“外资坟场”,但同为金砖国家,在国际合作框架下有合作基础,而且它还是中国邻国,中国在双边关系里实力占优,能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所以从全球战略布局看,中国可不能放弃印度市场。
在全球经济博弈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中国要是主动放弃印度市场,就像下棋主动弃子,未来绝对是弊大于利。反过来,一旦中印全面深入合作,产生的联动和规模效益就不可估量了。
更加之,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的种种操作,也使得莫迪不得不思考与中国的关系,即便这次美国只加了小小的26%“对等关税”。同时,印度政府也十分清楚,虽然美国的“格外照顾”是想要用印度来制衡中国。
被低估的南亚霸主雄心
实际上,印度并不想作为美国的棋子,这也是印度一直以来的外交策略,印度更想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自己的声音。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深度不亚于中华文化,因此其实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自豪感,在印度人心中同样深厚,甚至基于种姓制度的影响,其民族自信心还略高于中国人。
在历史上,亚历山大东征止步于印度,蒙古帝国的大征服也独独绕过了印度,雅利安人,突厥人以及波斯人的确征服过印度,但是他们却从未征服过印度南方,哪怕是伊斯兰教,也并未像同化波斯一样同化印度。
这也足见印度的文化韧性,只是印度在历史上从未形成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直到英国殖民印度之后,印度首次统合了起来,相对于南亚的周边国家而言,被统合后的英属印度更是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二战日军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征服便止步于印度。
而在英国撤离印度之后,印度逐渐成为南亚霸主和最强大的国家。甚至在冷战时期,印度强攻果阿,吞并锡金,肢解美国的盟友巴基斯坦,打击尼泊尔共产党政府,都没有遭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任何的实际反对。
综上,在印度人看来,印度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印度足够强大”,再加上印度长期以来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可以和中国掰手腕。
前不久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指责西方长期"捧中贬印",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展示,印度人潜意识里始终笃定,自己理应与中国平起平坐,在任何场合都被视作同一量级的对手,挣得这份 “面子”,对印度而言至关重要。
那么在此情况下,印度必将不甘心只做一枚牵制中国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