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国情,印度已失去崛起的最佳机遇,未来不可能再超越中国
当今全球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而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里面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拥有相同的国情,两者同属四大文明古国(虽然说古印度已经断代了),在近代也都遭受列强殖民侵略。从建国时间上看两者只差了不到4个月,同样都发展了70多年。中印两国人口数量也几乎一致,都超过了14亿人口,国内劳动力丰富。
不过就目前来看,两者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就拿经济来说,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则排名全球第五,虽然看起来排名差距似乎不大,但实际上中国2023年全年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7.8万亿美元,而印度则只有3.48万亿美元,实际上差距在5倍左右。工业上来看,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印度相对则远远不如。
那么即使现在还远不如中国,印度未来还有没有可能崛起、再超越中国?
其实已经没机会了,实际上印度早就失去了崛起的最佳历史机遇和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在此之前的1978年国内经济总量仅149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九,而印度是1373亿美元,差距并不大。幸运的是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结局,当中国打开国门准备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也正值美欧等发达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寻求市场。中国凭借国内丰富廉价劳动力和沿海便利的海运优势承接了大量产业,完成了前期资本积累和社会发展。
而当时的印度显然没有中国这种觉悟,直到1991年遭遇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困难才迫不得已开始的改革开放,从时间上看比中国晚了十几年。中国借助改革开放制造业大幅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抢先一步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当今全球,中国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非常高,例如汽车占到了36%,船舶占40%以上,家电大概占到50%左右,手机占50%以上。
全球产业转移
而如今,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其实都已经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这也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必然结局。美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着手将资本吸引回国以实现再工业化。所以此时印度和越南想要像中国当初改革开放那样,再通过承接欧美低端制造业,来完成资本的初始积累已经没什么机会了。况且现在全球普遍都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印度即使想大搞工业化实际上也很难再赚到钱。
而且就算印度承接了欧美低端制造业再发展上十几年,此时中国大概率也早已经实现了由低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工业大国变身工业强国,印度还是始终难以跟上中国的步伐。
从国内外发展环境来看,印度同样存在很大的缺陷。中印虽然同样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印度似乎只浮于表面。印度虽然从法律上终结了种族等级制度,但实际上种族观念已经在民间根深蒂固,至今依旧存在。印度宗教众多,其中最大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矛盾不断,曾爆发多次大规模冲突。而且印度不同民族种族之间也不和睦,甚至是剑拔弩张,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也并不安分。从整体上来看,印度国内缺乏和平的发展环境。
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是地缘上的一座“孤岛”,三面环海北面是青藏高原,沟通联系不便,而且和邻居关系几乎都不融洽。印度和西北部的巴基斯坦是“死敌”,由于历史、宗教等因素长期对峙,曾爆发过三次战争。而印度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同样存在争端,至今仍非法占领藏南地区。印度四处树敌,外部发展环境也不是很好。
印巴冲突
而反观中国,虽然周围大国林立,但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处于世界中心地带。中国周边不仅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例如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国和东南亚各国等,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资源,例如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蒙古国的煤炭和铜矿、老挝的钾矿等,因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开发市场和资源。中国尤其要重视俄罗斯,它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市场和资源产地。
借用中国模式已不可行,国内国外也是一团糟,由此可见,印度这个国家根本就不会是中国的威胁,未来也不可能再超越中国。印度所谓的即将崛起,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西方在后面摇旗呐喊,其目的就是为了唱衰中国。印度想要真正崛起,除非能够大破大立,做到彻底改头换面,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