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2天,5名印军被打死,2名印度军官被斩首,莫迪却失声了
当全球都在替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捏一把冷汗之际,南亚打起来了,这一次头疼的,从巴基斯坦变成了印度。
据美联社11月23日报道,11月22日,印军在森林里与武装分子交战了一整天,在这期间,断断续续的射击续不断。激烈交火后,印军付出了至少4死2伤的代价。
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11月23日,印军又与武装分子打了起来,地点在克什米尔山区以及森林,至少一位印军因此丧生。
简而言之,经历持续2天的战斗之后,至少有5名印军被打死,里面包括2名印度军官。
问题来了:印军为什么会与对手激烈交火,甚至还发生了印度军官被“斩首”的悲剧?
印度透露的情况大致如下:当时,印军的目标是围剿武装分子,但实力明显不如印军的武装分子,没有选择硬碰硬。在武装分子藏身在森林的情况下,印军只好去森林搜寻与包围这些武装分子,然后将其击杀。然而,在森林里面,印军的人数与装备优势很难发挥,武装分子能够通过地形杀伤印军。
这一次,印军激战两天的结果,很可能是对手一人死亡、印军5人倒下。印军公布的战果是“印军包围了武装分子,武装分子在交战时受伤”。
事实上,盘踞在印度腹地还有克什米尔的武装并不少,这些“地下武装”人数众多,派别也很复杂,其中还有不少支持巴基斯坦的。每当印巴冲突升级时,这些武装就会不约而同地找印度麻烦,比如攻击印度军警、在印度要地惹是生非等,是新德里的心腹大患。
让莫迪最头疼的是,这些武装分子很精明,在深知“硬碰硬等于自找苦吃”的前提下,这些武装分子的战术往往是“打完了就跑”。等到印军主力前去围剿的时候,武装分子早已化整为零不见踪影,或者是销声匿迹、藏在印军找不到的偏僻之地。印军主力一走,这些武装又会跳出来制造混乱。
怎么看?
第一,巴基斯坦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过去一个月,印军与巴军交火了两次,印度每次的说辞都是巴基斯坦率先开火,印军攻击巴军是在以牙还牙。但不管怎样,占据主动与优势的都是印军,巴基斯坦的确不是印度对手。
在这种关键时刻,武装分子跳出来给印军制造麻烦,相当于给巴基斯坦一个忙。无论印度接下来有没有继续挑衅巴基斯坦的意图,此起彼伏的反新德里武装,都会让莫迪倍感头疼,因为印度后院很可能会起火。
第二,莫迪选择了再次失声,这意味着印军有可能会忍气吞声。多名印军身亡、2名印度军官被斩首之后,莫迪没有强调要让对手付出沉重代价。从以往的例子看,印军应该不会花大力气去对付这些“打完就跑”的武装分子。
某种程度上说,虽然印度比以前更加团结一致了,但莫迪并未彻底改变印度各邦互相针对、印度武装分子拒绝低头的局面。对印度而言,各大势力之间难以调解的矛盾,是随时都可能被引爆的炸弹。
第三,印度本土越危机四伏,巴基斯坦与尼泊尔等印度邻国,便越要小心谨慎。挑衅邻国一直都是莫迪用于转移印度危机的招数之一,如果印度面临严峻挑战、莫迪支持率大幅度下滑,巴基斯坦也会跟着倒霉。
现在的国际局势是印度想要的,美俄英法都在拉拢印度,美国的投资俄罗斯的武器,印度都能比较轻易地得到。这几年,印度试图称霸南亚、占领整个克什米尔的野心,也越发公开化,对此,巴基斯坦不得不防,因为印度有可能会在某个时间不宣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