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揭扣押中国导弹装置真相:美一通电话,印紧急下手
3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就印度扣押中方物资事宜,我外交部发言人做出了说明。中方认为,印度单方面扣押过境物资的行为,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有扰乱国际贸易正常运行的嫌疑,中方对此表示反对。
此前印度无端扣押中方过境物资,可能很多印度人都搞不清楚原因,毕竟中方的实力摆在那里,没必要在这种事上得罪。但如果美国在中间横插一杠的话,印度做出过激举动,估计很多人会信服,毕竟美印联手让“遏制中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当地时间2月3日,一艘满载着工业用品的中方香港货船“大翠云”号,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堪德拉港(Kandla)停靠时被扣留下来,印方登船搜查,并以“可能搭载了可用于制造导弹的产品而未申报”的理由,强行将“工业高压釜”等货物扣押。中方在缴纳了“保证金”并做出书面承诺后才得以离开。
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沸沸扬扬,大家将争议的焦点集中于“工业高压釜”是否为违禁物品以及印度突然做出遏华行为的动机方面。
按照印度媒体的爆料:当时“大翠云”号已经完成清关,在即将出港的时候,印方接到了来自于美国方面的情报,说这艘货船或承载了可疑的物品,希望印度方面及时处置。随后印度就采取了动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来自于美国方面的干扰,中方的货船断不会在印度方面无端的“遭劫”。
中方已经就“工业高压釜”这种装备的性能做出了说明,其为一般的民用产品,和印度所谓的用来制造核材料和导弹外壳的说法相差甚远。另外该产品也不在出口管制的范围之内,印度的港口作为“歇脚”之用,中方无必要也没有义务向印度方面进行报备。
换句话说,印度只要收取一定的过境费用,其他事情与其没有半点关系,但其出格的行为,无疑给中印的日常贸易往来添加了不确定的风险。
印度认为中方之所以出口这批产品,是为了帮助巴基斯坦提升国防实力,帮助后者打造尖端利器。新德里不安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动辄的通过扣押他方物资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则有点小题大做。
中方如果真的向巴基斯坦出口武器或者是军工产品,大可以通过“中巴走廊”完成,而不必要冒着被印度监视的风险。如此说来,印度2月3日的举动明显的是受了美国方面的唆使,美国欲通过印度这颗棋子,实现对中方的深度打压。
从2018年开始,美国为了遏制中方,除了肆意掀起贸易战外,更是不遗余力的鼓动盟友配合以外围打击,包括:向欧盟施压,欲将华为排除在5G领域外;联合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方向上兴风作浪;甚至以贸易优惠为诱饵,诱使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做文章。此次莫迪政府的“擅权”行为,背后则是美国的新招式。
针对此,我们须时刻保持警惕。毕竟亚太的任何动向,都可能致使该区域的政治平衡被破坏。同时由于印度对中巴存有天然的戒备之心,如若出现任何的刺激因素,都可能导致2018年的“洞朗事件”的卷土重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方货物过境印度也罢,还是中方人员出访该国也好,我们都需要做出防范措施。莫让2月3日的事件演变成一次外交口水战,于公于私,对中印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只会让美国再次“浑水摸鱼”,搅乱国际视听。(战争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