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票险胜!64岁的“女安倍”登顶,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
10月4日,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
以185票对156票的优势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首位女总裁,并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这位64岁的政治老将,从2019年开始已经三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前两次分别败给菅义伟和石破茂,
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派系交易造就的胜利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曾在安倍晋三内阁担任多个国务大臣职务,
被描述为具有"坚定保守派的政治声誉",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亲密盟友。
在第一轮投票中,高市早苗拿下119张党员票和64张议员票,总计183票排名第一。
小泉进次郎以党员票84票、议员票80票共164票位居第二。
第三名林芳正虽然获得134票,但未能进入决赛。
进入第二轮后,关键人物麻生太郎的表态成为转折点。
这位掌握四十余名议员网络的自民党最高顾问明确表示"决选投票支持高市",这一表态直接影响了大批议员的选择。
同时,首轮出局的茂木敏充没有给出统一指示,而是让支持者"重视同志间的纽带来行动",这等于默许部分保守倾向议员流向高市阵营。
这种派系交易在日本政坛不是新鲜事,这次尤其明显。
高市早苗上台,靠的不是清晰的施政纲领,而是保守派阵营的利益捆绑和职位承诺。
强硬立场引发担忧
高市早苗在日本长期以极右翼代表的形象出现,曾多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
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宣扬"中国威胁论"。
她在竞选期间还曾散布"外国人在奈良踢鹿"的不实信息来煽动反移民情绪,
虽然被管理方辟谣,但这种做法依然赢得了部分极右翼选民的支持。
在台湾问题上,高市早苗的立场同样激进。
2025年4月,她率团访问台湾地区,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见面,
将台湾称为日本"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伙伴",公开鼓吹在防务、半导体等领域强化所谓"日台合作"。
当选后的记者会上,当被问及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高市早苗回答称,
考虑到对外交的影响," 将酌情做出恰当判断,绝不能使其成为外交问题"。
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既没有明确承诺不参拜,也没有表明会停止这种挑衅行为,留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面临多重压力
高市早苗上台后要面对的,国内各种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高市在竞选中提出要推动经济增长,但具体如何操作并不清晰。
日本已经经历多轮财政刺激,效果始终有限。
高市若想靠大规模财政支出提振经济,只会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最终可能反噬她的政绩。
在对美关系上,高市面临两难。她在竞选中提出要"减少对美依赖",主张日本应有"日本优先"策略。
现实是,日本的安全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出口产业更是离不开美国市场。
如果真的要减少对美依赖,日本的出口产业将失去稳定保障,如果继续紧跟美国,又会被质疑竞选承诺落空。
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政治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高市早苗的支持基础来自保守派阵营,但党内其他派系未必会全力配合。
如果她想推动真正的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党内反弹在所难免;
如果选择妥协,又会被批评为"换汤不换药"。
国会层面的压力也不小。自民党目前在国会不占绝对多数,许多重要法案需要与在野党合作才能通过,
高市的强硬风格能否在国会中获得足够支持,还是个未知数。
"首位女首相"光环能维持多久
高市早苗"首位女首相"的身份,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支持率。
这种光环能维持多久,取决于她能否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日本选民对首相的耐心并不多。如果经济没有起色,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外交上又频频出现挫折,支持率下滑是必然的。
高市在竞选中展现的强硬姿态,在现实中很可能变成她的包袱。
高市早苗当选后对国会议员表示:"现在与其说感到高兴,不如说真正的困难才刚开始。
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像马车上的马一样辛勤工作。"她还表示将摒弃"工作与生活平衡",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这种表态听起来决心很大,真正能否解决问题,还得看执行效果。
总结
高市早苗的当选,日本政治将进一步向保守化、右倾化方向发展。
她凭借派系交易和强硬立场登上权力顶峰,但经济困境、外交压力、党内分歧、国会制约,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她执政路上的绊脚石。
10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共识,信守在历史、
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
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日本新政府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地区局势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