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俄高层的面,普京连环追问4个问题,中国已成最后救命稻草?
当着俄高层的面,普京质问4个尖锐问题。面对破局难题,俄罗斯加速“向东转”,中国真成了其最后的救命稻草?
普京最近又把俄罗斯经济部门的高层召集起来开会了,这已经是一个月里的第二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俄国经济眼下是真遇到麻烦了。会上,普京强压着火气,连抛四个尖锐问题,现场官员一个个面色凝重,没人敢接话。
他一点没客气,对着全场高官连发4问:七月份GDp同比才涨0.4%,前七个月加起来也就1.1%——这数够看吗?达到你们当初拍胸脯保证的目标了吗?就这表现能解决什么问题?是不是还得上更狠的手段、利率再往上提?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其实早前米舒斯京带队的经济团队,还信誓旦旦说2025年能冲到2.5%增长,可打从进入九月,政府已经两次下调预期,越调越低调。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为了压通胀、稳经济,俄罗斯央行确实没少折腾。去年一口气把基准利率飙到21%,企业叫苦连天,但物价还是没控住。
今年眼看经济要垮,又从六月起连续降了三次息,现在利率降到17%,可通胀依然稳稳站在8%以上——是政府目标的两倍还多。
但说实话,俄罗斯经济放缓也不是没原因。2023、2024那波高增长,说到底是仗着国防订单猛增硬拉起来的,属于战时“虚火”。
现在刺激效应退了,经济自然回落。再加上国内供需失衡、人手严重不足,通胀根本压不住,老百姓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
更棘手的是,今年俄罗斯国防和安全支出占到总支出41%,冲到冷战以来最高。劳动力市场被战争搅得七零八落,资金流动极不正常,这些都在持续推高通胀、拖累生产。
(俄罗斯国防和安全支出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还没完,军费开支根本减不下来,而西方制裁没放松、能源价格走低、油气设施还三天两头被炸,导致出口收入大减。结果就是,财政口袋越来越空,赤字越来越大。
普京现在咬定一件事:俄罗斯经济增长必须跑赢全球平均水平。他强调,经济行不行,关键看财政稳不稳、计划能不能落地。
可眼下俄罗斯经济难题太多太复杂,光靠央行调利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普京政府正在疯狂“向东转”。
一边大力推进远东开发——虽然见效没那么快,但潜力是真的大。尤其是黑瞎子岛,被普京当成重点工程亲自盯。中俄签完路线图之后,开发明显提速。在西方围堵之下,俄罗斯“向东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普京十分看重黑瞎子岛中俄联合开发项目)
黑瞎子岛一旦成功开发,就会变成中俄共建远东的样板项目,不光能带动一整片区域,还能缓解贸易堵塞、打通经济走廊。
另一边,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努力推。虽然地质条件复杂、跨国协调难度极高,但战略意义极大。不仅能优化三国能源结构、提升安全水平,还能拉动沿线经济。
之前普京访华期间,跟中方签了合作备忘录,给项目注了一剂强心针。现在中俄蒙三家正加紧沟通,争取早日把这条能源大动脉打通。
人员往来方面也有突破。中国先对俄罗斯普通护照实行30天免签,普京很快就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回应了——定下从2025年9月15日到2026年9月14日,对中国公民免签。中方也给俄方人员赴华提供更多便利,诚意很足。
普京这么积极,是因为看准了人员流动背后的机会。俄罗斯目标是到2030年接待1600万外国游客,其中中国游客要占到570万。不过现在俄罗斯旅游设施还远远不够,得赶紧升级。
(中俄相互免签将带来更大机遇)
如果能把握好免签带来的机会,加强经贸、人文这些领域的合作,俄罗斯经济是真有可能找到新动力的。
眼下普京政府正在多线发力,外交、能源、远东开发一齐推进,都是想给经济注入活水。不管是人员往来还是大项目合作,中俄都已经进入“提速期”。
普京亲自督办,既说明俄方决心很大,也顺应现实趋势。而对中国来说,这些合作也是双赢——中俄互动正在悄悄改写整个地区的经济格局。
说到底,俄罗斯要想真正“逆势突围”,还得靠更多务实、有系统、能坚持的长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