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周边局势

目瞪口呆!印度再次天价采购114架“阵风”,其中逻辑是大写的服

时间: 2025-09-17 15:42:27

 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有媒体曝出一笔了“惊天动地”的武器装备采购案,即印度在“阵风”惨败于歼-10CE之后,依旧准备向法国达索公司订购114架“阵风”战斗机!不仅如此,印媒还表示一旦该采购计划被实施,它将打破所有的纪录。

 

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杜撰的“搞笑”新闻,没想到如今印度国防部亲自证实该计划确有其事。据“环球网”消息,印度空军日前已正式递交采购草案,跳过一切传统程序,以约230亿美元直接向法国达索公司下单114架“阵风”战斗机,现在这份规划已经开始走流程了。

选无可选拥抱阵风

不出预料,这笔合同引起了外界的一片嘲笑和质疑。不过这一次印度在5.7空战后仍然准备推进这笔印度史上最大的军购案,并不是真的自己把自己“洗脑成功”,而是另有考量。

虽然印度明面的说法是认为“阵风”在“5·7”空战中表现十分出色,“成功躲避了多枚pL-15E导弹的攻击”,继续为自己的“赢学”理论添砖加瓦;不过印度空军坚持采购“阵风”战斗机,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确实是有点无奈。

起码从目前印度空军的装备情况来看,大量的装备都已经不够看了。

比如根据2023《军力均衡》的报告,印度空军目前总共有接近100架的米格-21、60来架的米格-29战斗机、48架的幻影-2000E/I/TH、115架各型号的“美洲虎”攻击机。但是这些飞机全部都是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的机型,有300多架早都该退役,用新装备尤其是印度自产装备替代了。

结果这300多架接近退役的飞机现在只能用36架“阵风”战斗机取代。

而印度自研的LCA MK1A 型“光辉”战斗机原本计划今年年底组建第一个中队,但上个月月底在班加罗尔分部举行的仪式上,8架LCA MK1A里有6架还没装发动机,甚至连平视显示器这类最基本的航电设备都没装。

由此可见,LCA MK1A项目还是很不靠谱,印度空军原计划装备97架,说不定要拖到2030年才能完成。事实上从印度空军现在急着要采购“阵风”,也正是了解了LCA MK1A“光辉”战机生产计划之后,深感印度国产装备无论是飞机性能还是量产进度太不靠谱。

军贸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买卖军火这么简单的事,军贸买卖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安全产品,有时甚至比武器本身还要重要。

而摆在印度面前可选的项目:除了阵风以外,就是俄罗斯的米格-35、瑞典的JAS-39E/F“鹰狮-NG”,以及美国的F-16I战斗机。

所以到最后印度是实在选无可选了。重新走回“阵风”战机是唯一的、还算比较靠谱的选项——有装备,好上手,保障体系不用重新建立,法国也没有各种附加政治经济条件,产能充足可以随时拿到现货,唯一的问题就是打不过歼-10CE。

“阵风”日子相当不好过

2007年印度启动了所谓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招标,折腾到2012年1月,最终敲定法国达索的“阵风”中标,根据约定首批18架“阵风”战斗机在法国制造,后续108架则采用部分技术转让的方式,由达索和印度斯坦航空在印度本土实施联合制造。

只不过,当时“阵风”战机口碑爆棚,法国达索公司和印度达成的采购+技术转让+自造协议,很快就因为诸多因素陷入了僵局。双方就转让哪些技术,以及印度斯坦航空有没有能力自己制造这些问题上一直争吵不休,双方后面甚至还因为汇率的原因,连合同总金额都产生了巨大争议。

直到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一招快刀斩乱麻将之前的18架直接购买+108架技术转让/本土制造,直接改为采购36架现货分别装备到分别在哈西马拉基地和安巴拉基地,这样才有了印度和法国在2016年9月重新签署的“阵风”协议。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了,今年安巴拉基地的“阵风”在5.7印巴冲突中吃了大亏,被直接击落三架。之前吹上天的“阵风”的技战术性能被戳破:配套的 REB - 2AA 型某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不够,电子战能力也不强;被吹得很厉害的 SpECTRA 综合电子战套件,在面对先进的频率捷变和低可截获概率雷达时,没法有效发出告警;MICA(米卡)空空导弹等的拦射距离还短。

虽然印巴空战结束后,法国也进行了公关‘找补’,但是现在口碑大跌是不争的事实。此时印度空军要继续购买“阵风”战斗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阵风”挽回掉在地上的口碑,因此印度再次“狮子大开口”。

根据印媒报道,这个“超级订单”的总价值约为2万亿卢比,约合226亿美元,合计平均一架“阵风”的价格仅为1.98亿美元,比2016年的2.4亿美元采购单价,便宜不少。

而之所以会便宜这么多,按照印度的说法是这批战机他们打算在“印度制造”的政策内实施采购,即在本土组装,有60%的组件为印度国产。

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度企业与法国达索、赛峰两家公司关系处得相当不错;6月份印度塔塔公司与达索航空签订了第四项关于“阵风”战斗机部分机身的生产转让协议,达索首次将“阵风”战斗机的组件放在国外生产,据说这座新工厂计划在2028年开始生产,预计每个月可生产两套机身。此外赛峰集团也与印度达成协议,为印度的下一代战斗机AMCA联合开发一款新型高推力发动机,计划在2035年投入使用。

有了上述数项“深度”合作,印度借助本地组装“阵风”的机会,不仅有机会彻底掌握四代半战斗机生产体系,为印度航空工业取经,另一方面还能高调地喊出要制造出一款国产化达到60%的“阵风”战斗机。

这个思路其实是很有价值的。中国也是因为这个逻辑,才在20多年前坚持组装生产已经落伍的歼-11A,后续中航工业经过歼-11B过渡,也确实出现了歼-15、歼-16这两款非常优秀的国产战斗机。但是中国能做到,不代表其他国家也能有样学样。大名鼎鼎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经在印度形成实际垄断了,不仅有了稳定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也根本没有追逐先进技术的动力。

但是问题在于,再好的规划都得有足够强大的工业体系承接,以印度航空工业这些年的表现,暂时看不到承接“阵风”先进设计的可能。另一方面,以上美好的想法目前还都是印度这边“一厢情愿”,法国还没有最终表态的,但是虽然印度这一次确实是要价过于“离谱”了,但是印度有钱,法国或许还是会看在美元的面子上妥协。

假如这个计划成行的话,印法这份“超级合同”会打破多少纪录呢?

首先,这笔合同一定会成为目前印度军队军购史上金额最大的一份合同(单个武器);第二,印度将成为这个世界上装备“阵风”战斗机最多(176架)的国家,即使是法国,“阵风”的总装备数量也不如印度多;第三,法国达索公司单笔订单纪录将再一次被刷新。

更重要的是,如果该采购计划若顺利执行,将会成为亚洲国家单笔战斗机采购总金额最高的项目;甚至还会成为全球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单笔军事航空采购。

甚至该笔采购是由印度空军指定机型,政府直接对接法国,不需要对外招标、竞标、也不需要各种审批、评估,采购委员会只负责与法国讨论价格问题即可,彻底打破以往传统印度军备采购招标程序。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