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周边局势

日本公布霹雳15残骸研究,两大王牌技术浮出水面,阵风死的不冤

时间: 2025-08-11 21:59:45

 在5月份的印巴空战中,印度方面对外宣称自己在境内发现了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之后的霹雳15e空空导弹的残骸。当时这件事情引发了很广泛的舆论关注,印度媒体宣称,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表现出了想要得到这款残骸进行研究的想法。而近期我们注意到,得到了印度许可的日本专家已经完成了对于该款导弹残骸的技术报告,并且将研究的成果对外发布了出来。

从日本方面的发现来看,中国的霹雳15E这款导弹至少超过150公里的射程,并不是什么王牌技术。真正让日本,印度这样的国家产生不安的是另外两大核心技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第1项技术,超强的雷达导引头

“Defence Security Asia”援引印度媒体消息,称霹雳-15E最强悍的设备就是导弹上的雷达导引头。这种设备在导弹超过180公里的远程攻击中,并不会全程甚至都不会半程启动,而是在导弹接近目标最后30千米的位置上才会正式启动工作。

在这个位置上,雷达导引头需要识别和引入的算法非常复杂。比如,首先要牢牢的锁定对方的战机,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其有效的区分出对方发射的干扰弹以及一些电子诱饵!而且还要考虑到,对方飞行器的飞行高度。

要知道,当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被击落的时候,高度仅有200米左右。这个高度对于高速飞行的导弹来说,地面建筑物包括山脉所产生的回波是有很强烈的影响的,这也就要求这款导弹的导引头需要尽可能的屏蔽掉这些无所谓的干扰,专心的瞄准自己的对手。

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做到在导弹攻击的末尾阶段准确的识别要攻击的目标,并且屏蔽其他杂波信息的导弹,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而且这其中技术高低还参差不齐。而中国的霹雳15E虽然是一款外贸型号,但是能够做到这样的一个地步,已经可以用“恐怖如斯”来形容了。

第2项技术,电磁对抗

目前军工装备对于电磁对抗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而按照以往的军工传统目光来看,中国的装备,尤其是这种空射导弹,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在此前中国出口的装备中,就曾经出现过中国反舰导弹被美军战舰直接电磁干扰的情况。包括我们自身在上个世纪进行的一次大演习中,也曾经出现过面对对方电磁干扰而作出误判的例子。

但是日本的相关专家通过对于霹雳15的研究后发现,这款导弹的电磁对抗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从实战上来说,法国卖给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在面对霹雳15近距离击杀的时候,甚至在最后的阶段都没有能够引发报警系统,就已经说明这款导弹的隐蔽攻击能力有多强了。直接躲过了算得上是欧洲最强机载雷达预警系统的扫描。

日本专家认为,巴基斯坦手中的霹雳15E的电磁对抗能力与美国空军现在使用的aim120d应该是处于同一水平。但是这款导弹具体是如何运作的,日本方面无法破译。只能够大体的猜测,这款导弹有可能使用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双向数据链系统。而且在数据传输中,具有非常强大的保密加持。这种数据链,不会受绝大多数电磁环境的干扰,可以帮助导弹稳定的发现并且攻击目标。

如果按照日本相关专家得出的这份研究数据来看,我们中国出口的这款空空远程导弹确实已经实质性的跻身世界一流导弹的行列中了。阵风战斗机虽然被印度空军吹嘘为最强战机,但是这次印巴空战中被霹雳15打下来,死的确实不冤。因为,这种技术上的短板,已经决定了战争的最后走向了。

 

在这里还要专门说一下,日本虽然号称研究出了中国这款导弹的两大王牌技术,但充其量只是发现了作战特点而已。具体的工作逻辑,运作方式,对方不可能知道。而且,印度得到的这款导弹也只是残骸而已,最核心的部件已经启动了自毁,能够被日本包括欧美的一些国家看到的技术特点,我们也不怕他们看到。再退一步来说,就算美国和日本相应的研究人员真的通过这款导弹搞到了一些所谓的技术,也无法有效的影响到我们,因为这款导弹我们已经往外卖了,就足以说明在解放军的战斗行列中,这款导弹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