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遭袭,中方立场冷静,朱拉尼重用“东突”头目,后果自负
以中国人的视角,很难理解今天的叙利亚,甚至很多其他被“颜色革命”推翻的国家,因为这个世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家国观念来划分,只有中国和外国。但是世界上其他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以部落、家族为基础单元生活的民众来说,每个群体对于团结、国家的概念大相径庭。
自2024年12月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天空被以色列战机投下的导弹照亮,总统府周边和国防部大楼在爆炸的瞬间浓烟滚滚,以色列目标直指叙利亚临时政府权力核心,卡茨发话说“警告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真打”。
外交措辞耐人寻味
按照以往,比如2024年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机场,或更早的美英法空袭叙利亚行动,中国外交部必然第一时间表态“强烈谴责”“反对武力侵犯主权”。发言人林剑在7月17日的记者会上只留下两句话:“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当前不应采取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 ”
没有"反对",没有"谴责",只有对局势升级的担忧,中方外交措辞的微妙变化,背后是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的一系列任命决定。
时间倒回2024年12月,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沙姆解放组织”(HTS)发动闪电攻势,仅用一周攻占大马士革,终结阿萨德家族54年统治。组织头目朱拉尼从一个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的前“基地”组织成员,摇身变为叙利亚临时政府掌权者。
他上台后脱下长袍换上西装,接受西方媒体采访高调宣布“打击恐怖主义”,但伪装很快被撕破,西装掩盖不了“极端主义”的内心。
叙利亚临时国防部发布一份“封官授衔”名单,6名“东突”恐怖组织头目赫然在列,被授予“师长”“准将”等高级军衔,其中胡达贝尔迪正是中国通缉20年的“东伊运”核心人物,悬赏金额高达500万人民币。
朱拉尼的“报恩”逻辑简单粗暴,叙利亚内战期间,约2万名外国恐怖分子为其冲锋陷阵,他们用鲜血替朱拉尼打下江山,如今自然要论功行赏。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功臣”中有不少“东突”分子,曾经直接威胁过中国西北安全,但如今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恐怖分子,从此披上叙利亚军装,堂而皇之进入国家权力中枢,叙利亚彻底沦为全球恐怖主义避风港。
今年3月,这些"东突"武装分子首次公开亮相,参与镇压叙利亚西部沿海阿拉维派聚居区的反抗。据英国"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统计,这些武装分子肆意抓捕并处决阿拉维派平民,三天内造成18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
今年3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就表示了对叙利亚境内的外国恐怖作战分子势力的担忧,敦促叙利亚临时政府打击被安理会列名的“东突”恐怖组织。
朱拉尼把恐怖烙印与政权暴力结合,他的当权并没有整合叙利亚,反而使叙利亚滑向更加分裂的状态。
叙利亚再次内乱
7月13日,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德鲁兹武装与贝都因部落爆发冲突,造成248人死亡。
叙利亚政府军介入后,以色列立即以“保护德鲁兹人”为由发动空袭。 但导弹落点暴露真实意图,总统府象征政权权威,国防部则是恐怖分子巢穴,双重打击直指朱拉尼统治根基。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更在社交媒体宣称:“轰炸国防部是向窝藏恐怖分子的政权发出明确警告。 ”
国际社会的反应折射出朱拉尼的孤立。美国两个月前刚解除对叙制裁,特朗普甚至在沙特与朱拉尼握手,称其“真汉子”。 但此次空袭后,美方仅表示“严重关切”,未提实质行动。
而在阿萨德垮台后,俄罗斯在叙利亚西部的空军基地与海军港口虽仍然存在,但大部分兵力早已撤离,当前俄军在叙行动更多象征意义,却未对叙南部局势作出实质干预。
土耳其原指望叙利亚经济恢复带来0.6%的GDp增长,如今也只发表谴责声明。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牛新春指出叙利亚重建需千亿美元资金,中国本是关键投资方,但朱拉尼与恐怖势力捆绑,“彻底关闭了与中国合作的大门”。
如今叙利亚局势已发展至临界点,朱拉尼面前的选项正在迅速减少。以色列导弹炸毁国防部大楼时,朱拉尼或许终于明白,他亲手将6000名东突分子塞进权力中枢时,就已为这场空袭扫清了东方大国的外交障碍。
叙利亚从未真正稳定过,而“朱拉尼时代”的前景似乎更加不确定,中国用沉默告诉世界一个残酷真理,主权不是恐怖分子的护身符,玩火者终将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