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漫天要价后,美日接盘菲律宾铁路项目,马科斯高兴太早了
中国在拒绝菲律宾的漫天要价后,美日开始接盘菲律宾铁路项目,不过这一次,马科斯高兴的还是太早了。那么,中方为何会撤出该项目?美日又能否真正实现接盘呢?
这条铁路项目叫苏比克-克拉克-马尼拉-八打雁铁路,本身长度71公里,它贯穿菲律宾中部吕宋岛,连接多个军事基地与经济枢纽。其原计划由中国港湾公司承建,并且菲律宾政府还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不过,中方并未批准。原因很直接,这一方案是此前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定下,中方当时承诺的贷款条件相当优惠——仅需8.5亿美元,年利率3%,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且预计2027年即可通车。然而当马科斯于2022年上台后,情况急转直下。
菲律宾政府单方面要求中方将贷款利率降至2.5%以下,拒绝提供任何抵押担保,仅以不确定的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承诺。同时,菲律宾还频繁暂停谈判,时不时放出风声与日本、韩国或印度谈合作,很显然是想借他国抬价。这种缺乏合作诚意的漫天要价,最终触碰了中方的底线。
面对中国的合理拒绝,菲律宾政府迅速转向美日寻求“接盘”。2023年6月,菲律宾交通部高调宣布与美国贸易发展署达成协议,美方承诺提供380万美元技术援助资金,用于铁路可行性研究。日本也表现出兴趣,派出代表团考察项目。马科斯政府为此欢呼雀跃,媒体更是大肆宣扬“美菲友谊新时代”。
然而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现实的骨感——美方380万美元的“慷慨”援助,相较于项目实际所需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当最初的兴奋退去,菲律宾才发现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经济陷阱。
菲律宾官方曾表示希望美日能拿出50亿美元资金,但希望也只是“希望”,这部分资金最终是否真的落实,目前并无确切消息。更何况,美日不会做亏本买卖,不可能像菲律宾想象的那样无条件资助铁路项目。说白了,资金到位是一回事,后续是否附加军事基地使用权、经济合作条款才是关键。
毕竟,这条铁路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战略色彩。它连接苏比克和克拉克两个前美军基地,目前仍用于军事活动,其中不少基地还在《加强防务合作协议》下向美军开放。铁路一旦建成,将极大便利美国在菲律宾的兵力调动与后勤补给。换句话说,所谓“基础设施”,很可能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军事布局。
除此之外,时间和成本落差也极大。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30日报道,根据新方案,铁路长度从71公里延伸至212公里,但预算却飙升至7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原方案的八倍多。更令菲政府焦虑的是时间表:可行性研究要到2026年才完成,开工延至2027年,乐观估计2031年建成,而实际可能拖到2035年。这与中方原计划2027年通车的效率形成鲜明对比。
按照菲方相关人士的说法,在本身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菲律宾就只能完全依赖卡车运输,导致严重道路拥堵,每天给国家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若铁路延宕,就意味着这些损失将持续十年以上。再加上美国自身基建能力堪忧,近年铁路事故频发,连加州高铁等国内项目都举步维艰,其还哪有余力去帮菲律宾建铁路。
至于铁路技术方面经验相对丰富的日本,其提出的方案成本比中国高出40%,且附带严苛条款:要求菲律宾以矿产资源作为抵押,强制使用日本设备与技术,并优先采购日本产品。对经济底子薄弱的菲律宾而言,这种条件无异于变相的经济控制。更现实的是,日本自身国债规模已超过年度GDp,深陷经济增长乏力与人口老龄化困境,能否为菲律宾项目掏出真金白银同样存疑。
由此来看,对中方来说,退出反而成为了一种止损。毕竟,中菲关系本就因南海问题不断恶化,再加上菲方在谈判中不断加码,中国在经济和安全层面都难以获得保障,自然不会轻易投入。投资本就应讲究效益与风险,如果回报不明、政治风险大,中方选择谨慎行事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