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师披露空间站任务 长七携新飞船返回舱6月首飞
中国的空间站基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设计建造,信息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强。"尤其在通信、网络、数据管理和应用等方面,我国的空间站都相当先进。这也得益于当代技术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周建平说。空间站如此庞大的系统,需要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中国空间站有两对'翅膀'--单翼翼展约30米的柔性太阳翼。它们与双轴对日定向机构、高效能锂离子电池等一起,构成了空间站先进、强大的电源系统。"周建平说,这个系统能够为空间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间断供电。
"目前,地面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几左右。空间站使用最新研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转化效率可达30%以上。"周建平说。
"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操作机械臂,一名航天员在舱外太空行走。无论是舱段转位、大设备的移动,还是航天员自身的移动,都可以通过机械臂完成。"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不久将来的现实。"中国空间站有两类机械臂,长度累计15米。人机配合,让空间站建造维修成为可能。"周建平说。
太空经济: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往太空运送物资的成本非常高,载人航天的发展必须把经济性作为重大、优先问题。"进行物资循环利用并提高物资循环利用率,是世界载人航天关注的重大技术挑战问题。"周建平说。
中国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的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生成氧气,这也降低了氧气的补给需求。
提高单位物质的效率是提高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中国空间站将采用电推进技术作为空间站轨道维持的动力装置,这将显著降低空间站运行期间的推进剂补给需求。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