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航空航天

增材制造(3D打印) 助力航天航空业七大突破

时间: 2016-04-15 19:41:31

增材制造(3D打印)从其早期的应用衍变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工业级3D打印最普遍的流程是在粉末床上层层堆叠打印,通过电子激光束选择性烧结粉末颗粒,最后成型。

3D打印对制造业中长久存在的批量与范围困境提出了两方面的挑战:首先,它降低了大规模打印对象的成本。一台打印机能同步构建多个不同设计的复杂部件,这样一来,高度集中的工厂生产线就变得无用武之地(进入当地制造业的门槛降低了)。其次,3D打印在相同投资的条件下,增加了设计的多样性。因此,制造复杂的部件、实现生产转型以及个性化定制的成本得以缩减。

增材制造(3D打印) 助力航天航空业七大突破

640

与大规模制造行业相比,航天航空业主要集中于复杂的小批量制造,这一行业正努力利用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同时,它也是3D打印行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将3D打印视作克服主要挑战的方式,这些挑战包括环境性能限制、高昂的制造成本、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增材制造(3D打印) 助力航天航空业七大突破
3D打印空客A320铰链托架

航天航空业如何从增材制造中获利?

优化研发流程

3D打印使工程师们能能够更快地设计出原型,并将概念设计转换为实体。3D打印省去了模具制造环节,直接制作出最终成品,从而加速了整个研发生产流程。这样一来,公司就能快速测试多种设计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顾客偏好、降低产品退回率、缩短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同样,增材制造在制作模型和小批量生产方面也颇具优势,能在这两方面缩减或节省昂贵又缺乏分摊的模具制造成本。

3D打印通过远程合作能顺利实现众包。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模式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研发。众包的力量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取代传统的研发方式,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

2013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申请改善飞机的垂直升降系统。通过3D打印技术,波音不到30天就生产出了对应的模型。这样的一个模型,如果用其它方式制造,动辄耗上几个月。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