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发动攻势 韩国经历痛苦
首尔地铁正在面临"中国制造"的攻势。照这样下去,首尔的地下将会奔驰着中国制造的地铁。而原本就艰难度日的韩国铁道产业和相关零部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的痛苦。
首尔市推出了本月购买200辆新电车的国际竞标计划,预算约为2700亿韩币(约合15.15亿元人民币)。此外,还计划到2018年前再购买420辆电车。首尔市到2022年前在更换老化电车上的预算将达到近1万亿韩币(约为56.16亿人民币)。这一万亿韩币"战争"的胜利者中国企业。首尔市长朴元淳15日访问中国时曾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垄断","选择供应商的条件首先是安全,其次是价格竞争力"。韩国国内铁道车辆制造在1999年曾因竞争过于激烈以及韩国政府的政策,将大宇重工业、现代精工以及韩进重工业等相关企业合并为了现代精密机械公司(现代Rotem)。首尔地下铁公社(首尔Metro)顶着舆论压力,在不久之后就要竞标的情况下,最近赴中国视察了中国北车(CNR)和南车(CSR)。
中国企业在规模上已经处于没有对手的状态。中国北车和南车现在的规模约为36亿韩币(约合2029万元人民币),以本国铁道产业为基础,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现在非洲地区的铁路几乎可以说都是中国制造。这两家企业正在推进合并,与其让中国企业在海外互相竞争,不如合并为一个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韩国企业的危机感正在扩大。韩国铁道车辆工业协会企划组长郑元哲(音)表示,"本身就是大象(中国企业),合并以后,块头变得更大,而我们推着蚂蚁出去说你是这里最厉害的,出去战斗吧"。事实上,中国北车和南车在2013年的销售额合计为24万亿韩币(约合1349亿元人民币),是现代Rotem的15倍。两家企业的生产能力(7.5万辆)是现代Rotem的75倍。铁道车辆方面,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为30%,韩国为2.4%。现代Rotem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有三家企业合并成了韩国国内唯一的铁道企业,但从世界市场来看,由于中国企业的存在,还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中国企业为进入韩国市场,可能会在竞标中采用价格攻势"。在一般情况下,韩国产品的竞标价也由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而比中国贵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