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合成营部队现身新疆 坦克突击炮集群作战
8月31日,以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坦克营为主体的合成营,在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举行了一次由装甲、坦克、炮兵、工兵、防化兵等15个兵种参加的联合作战实兵实弹演练,全程检验了指挥控制、战术机动、火力运用、战斗协同、整体防护等6种能力。合成营以步兵、装甲步兵、坦克兵中某一兵种为主体,在其他诸兵种分队配属下,形成独立基本作战单元,适合不便投入较多兵力的狭窄地域展开作战。由于作战要素齐全,战斗力强,合成营因此成为陆军今后发展的方向。
从开进展开、前沿战斗、抗敌冲击到纵深攻击全过程,合成营突击力强的优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38台装甲车,16门火炮和15辆轮式车辆组成的攻击群,在工兵、步兵等兵种的协同配合下,一路卷起漫天黄沙,如一支利箭,长驱直入,力捣黄龙。攻袭之处,刹时硝烟弥漫,炮响靶落。"合成营最大的优势,就是将自身优势火力集中至一点,对'敌'实施'断指'打击。"装甲团团长冯世清介绍,"此次合成营演练,共集中了师所属24种主战装备。这些火力火器的有效配置,加速了战斗进程。"演练现场,由坦克车、榴弹炮、突击炮、加农炮等重型火器构建的合成营,在单兵火箭、综合扫雷车、喷火器、导弹、高炮、重机、高机等多个兵种配合下,不但轻而易举地歼灭了固守在前沿之顽"敌",而且还果断地反击了"敌"10余轮空地综合火力的冲击。最后,"敌"所有坚固工事,都被一一化为灰烬。对这支合成营而言,在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组织一场多兵种参与的联合作战,所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除了高原对人体机能和武器性能的挑战外,战斗协同与实战考验的双重压力,无所不在。
稍有不慎,就会因协同不当,造成重大失误。尽管,整个演练协调和衔接,但奉国军总对抗"敌"冲击阶段,没有把握好火力打击时机,以致高炮打击行动缓慢而内疚不已。按演练要求,合成营要在30分钟内,组织多个火器打掉隐匿于与山体浑然一色的113个目标。目标的选择、火力的运用、兵力的调遣,甚至步战车与坦克车如何交替掩护,全要靠高效的协同,奉国军必须准确把握战斗进程,恰如其分地在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关键环节上当即决断。否则,这支由多兵种、多火器构成的合成部队,将会随时遭遇贻误战机或误打误伤之险。为了探究驾驭多兵种部队联合作战之道,团专门带奉国军进行了多次实车协同演练、沙盘推演,以及兵棋推演和网上对抗等一系列的训练。然而,这次演练,正如真实战争那样的残酷。给奉国军带来最终遗憾的,正是导演部执行导演兼"敌"司令官的团参谋长李春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