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强社交媒体反恐 专家:只怕越反越恐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人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记载的大量个人信息,看似内容庞杂、毫无规律,其实与自然人的心理性状密切相关。可以说,"微博"就是自然人在网络上的心理镜像。
但把"心理安检"纳入安全管理的常态化措施,困难依然不少。首先,"心理安检"的前提是自然人与网络人形成完全对接。自然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也可以通过使用虚假身份注册实现账户的匿名化、隐身化。
面对不诚实的签证申请人,如何用技术手段确定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次,"心理安检"不可能对签证申请人实现完全覆盖。当遇到非网民,或者从未使用社交媒体的网民,"心理安检"毫无用武之地。第三,"心理安检"有可能遇到有预谋的虚假心理镜像。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