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握手瞬间,欧洲心碎了一地:自己连门都没进,三年制裁全白干
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时,欧洲各国政府的危机响应机制同步启动。他们清楚,这场美俄领导人的直接对话,意味着持续三年半的对俄制裁体系彻底宣告失败。更令欧洲愤怒的的是,这场攸关乌克兰命运的谈判,竟将欧盟彻底排除在外。
欧洲曾幻想通过经济绞杀拖垮俄罗斯:三年半间实施万余项制裁,冻结俄央行3000亿欧元资产,甚至不惜承受能源价格飙升的反噬。德国工业因天然气成本陷入停滞,民众为取暖费用发愁,而俄罗斯却通过"向东转"战略破解困局:印度以折扣价转卖俄油,土耳其充当芯片中转站,中国对俄出口额从战前479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1154.9亿美元,填补西方企业撤离的空白。经济韧性方面,2023年俄GDp按购买力平价达6.45万亿美元,跃居全球前列,卢布汇率比制裁前更稳。
特朗普在会晤前宣称"俄乌已非常接近协议",实则是承认战场现实迫使美国调整策略。欧洲人突然发现:自己烧热了制裁的锅,满心期待吃上毛熊的肉,最后不仅连熊肉的影子都没见到,最早鼓动"杀熊"的美国人,正转身和毛熊握手言和。
俄罗斯的复苏恰如冬眠的毛熊:若不能快速将其击倒,反扑将更为致命。俄军夏季攻势控制顿巴斯85%领土,乌军防线濒临崩溃,大肆宣扬的"无人机墙"沦为笑谈,亲西方分析师直言"不知乌军如何撑住"。军工产能方面,2023年俄生产153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450万发炮弹,产能超北约总和,制裁逼出国产芯片产量40%暴增,政府电脑全面换装本土系统。普京的底气不在嘴上而是表现在行动中:赴美前夜,俄军在黑海演习,核导弹对准白令海峡。
普京的随行名单暴露了真实意图:防长别洛乌索夫、财长西卢安诺夫、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对外经济合作代表德米特里耶夫。五人中经济与外交角色占四席,军事代表仅一人。显然会谈的重点已不是在乌克兰停火:普京要求解冻俄央行3000亿美元资产,重启北溪-2残留管道对欧供气,以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吸引美企投资;特朗普则试图甩掉每年千亿美元对乌军援包袱,推动乌克兰以锂矿收益抵债,并将战略资源转向印太战场。
欧洲试图插足却沦为笑柄。德法英等六国紧急声明"不容牺牲乌克兰",但措辞中"不交出俄未占领土地"的条款,实已默认俄控区现状,较此前要求退出克里米亚的立场大倒退。泽连斯基怒斥"任何协议必须有乌在场"时,特朗普的回应:"俄罗斯很强,而乌克兰不是"。
强权在密室完成交割时,传统盟友体系皆可抛弃。
最讽刺的是,欧洲的餐盘正被端上美俄的宴席:美国石油巨头涌入叙利亚抢油田,沙特金元紧跟其后投标奥马尔油田,而中国车企在俄市场份额从5%暴增至35%——世界改变的速度,超过了布鲁塞尔官僚们的过往认知。
欧洲至今仍沉溺于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幻梦、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无法自拔,既放不下身段,又拉不下面子;既不愿掏钱出力,又想颐指气使让人干活。曾自诩“贵族”的欧洲,最终还是如愿以偿的上了餐桌,不过,是在盘子里。
普京的专机掠过白令海峡,欧洲的冬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