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国际军事

俄军打破星链神话,开机即摧毁战术,解放军或能借鉴为作战新思路

时间: 2025-07-22 21:13:40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网在俄乌冲突中大显神威,乌克兰军队靠着这玩意儿恢复通信,指挥无人机精准打击,甚至击沉了俄军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巡洋舰。

然而好景不长,俄军很快找到了破解之道:既然打不了天上的卫星,那就专门炸地面的终端设备。

从民用网络变身军事利器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没几天,马斯克就响应乌克兰政府呼吁,紧急向前线运送了上千台星链终端。

这些巴掌大的白色"锅盖"设备不依赖地面基站,直接连接低轨道卫星,就算电力系统被炸瘫了,乌克兰士兵还能保持联络。

星链的威力很快显现出来。乌军利用星链网络指挥无人机侦察俄军阵地,实时传输高清视频,然后引导精确打击。

到2023年中期,星链已经在乌克兰部署了超过4万台终端,覆盖从前线作战到后方指挥的各个层面。

2022年4月,乌方声称正是依靠星链提供的精准定位支持,才能用"海王星"反舰导弹成功击中俄军的"莫斯科"号巡洋舰。这让俄军高层意识到,星链不光是传数据的工具,更是乌军"发现即摧毁"能力的技术支撑。

对乌军来说,星链实现了"单向情报透明"的战术优势。俄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卫星监视下,而乌军的通信和指挥却能保持相对安全。这种不对称优势让俄军在冲突初期吃了不少亏,急需找到有效的反制手段。

不打卫星专炸终端

俄军最初也考虑过直接摧毁星链卫星,但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

马斯克计划发射4.2万颗卫星,数量太多根本打不完,而且直接攻击卫星容易引发国际纠纷,还可能被指责破坏太空环境。更关键的是,即使打掉几百颗卫星,对整个星链网络的影响也有限。

于是俄军把目光转向了地面终端。这些终端设备要想连接卫星,就必须发射无线电信号,而信号一发出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这成了星链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3年起,俄罗斯国防部开始公开展示用"柳叶刀"无人机精准摧毁星链设备的视频。"柳叶刀"是扎拉航空集团生产的自杀式巡飞弹,重量只有12公斤左右,能飞行40到70公里,巡航速度80到110公里每小时。它能在空中盘旋搜索目标,一旦锁定就加速俯冲自爆摧毁。

这种无人机的单价只有2到3.5万美元,跟动辄数百万美元的导弹相比简直是白菜价。但破坏效果却出奇的好,能精准命中小到几平方米的目标。2023年8月,普京下令大幅增产"柳叶刀",目标产量上百万架。

到2024年,俄军已经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这种战术,摧毁了上百个乌克兰重要目标,包括防空雷达、指挥所和星链终端。成本低廉但效果显著的"柳叶刀"成了俄军手中的王牌武器。

"白芷+柳叶刀"完美战术

单靠"柳叶刀"还不够,俄军还配套开发了"白芷"定位系统。这是一套机动电子侦察设备,专门用来捕捉星链终端的信号特征。

"白芷"系统能在10公里范围内扫描180度扇区,一次性锁定多达64个星链终端的准确位置。它通过双向信号测量算法,捕捉终端在868-870MHz和902-928MHz频段的发射信号,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

一旦"白芷"发现目标,就会立即向"柳叶刀"传输坐标信息。这些巡飞弹随即起飞,在空中自主搜索锁定目标。整个过程从发现到摧毁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俄媒报道,2024年2月在赫尔松地区,俄军就用这个组合成功炸毁了多个乌军星链终端。乌克兰士兵抱怨说,刚开机没多久就挨炸,怀疑是坐标被泄露。实际上这不是泄露,而是技术定位的结果。

并且"柳叶刀"还在不断升级。2024年9月,俄军对这种无人机进行了针对性改进,打击距离扩展到80公里,还能搭载电磁脉冲弹头,形成蜂群攻击模式。多架"柳叶刀"可以协同作战,自主分配目标,让防御方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套战术的威力让乌军苦不堪言。他们发现星链终端变成了"烫手山芋",开机就等于给敌人发信号弹。为了避免被定位,乌军不得不频繁移动终端位置,严重影响了作战效率。

解放军可以借鉴的经验

俄军这套"低成本破解高科技"的战法给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无人机技术方面,中国本来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完全有能力开发出比"柳叶刀"更先进的系统。

中国某型攻击无人机1隐身无人机、翼龙-3察打一体系统都可以承担类似任务。这些平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自主识别和打击敌方通信节点。配合某型电子战机电子战飞机的高频干扰能力,可以构建完整的"侦察-控制-打击"作战链条。

在卫星通信方面,中国正在推进"国网"计划,准备部署1.3万颗低轨道卫星。2025年首批卫星已经发射,这个系统将打破星链的垄断地位,为中国军队提供自主可控的通信保障。

而且解放军可以借鉴俄军的非对称打击思路。用成本较低的巡飞弹对敌方高价值目标进行饱和攻击,包括通信枢纽、雷达站、指挥所等关键节点。结合量子雷达、某新型高科技武器等新技术,形成多维度的反制体系。

在台海或南海可能发生的冲突中,这种战术思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敌方如果依赖卫星通信系统,解放军就可以复制俄军模式,通过精确定位和无人机打击来瘫痪其指挥体系,确保战场主动权。

技术竞争永不停歇

马斯克也没闲着,2023年推出了军用版"星盾"系统,部署1.5万颗加密卫星,专门为军方提供服务。但俄军的反制手段证明,再先进的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第61旅士兵在库尔斯克边境报告,他们刚打开星链设备就遭到俄军炮击和无人机袭击,损失惨重。这说明星链终端虽然方便,但开机就等于暴露位置,容易成为活靶子。

俄军甚至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星链终端设备,自己使用后逼得美方赶紧切断信号。这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技术对抗还在继续。

毕竟,战场上最管用的往往不是最贵的装备,而是最聪明的办法。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